
文法:動詞第二變化 + て
動詞中止形,根據不同用法有不同意思,大致可分為四種,連續敘述、相對敘述、原因理由、方法手段。
動詞中止形,根據不同用法有不同意思,大致可分為四種,連續敘述、相對敘述、原因理由、方法手段。
-
兄は顔を洗って、歯を磨きました。
哥哥洗臉刷牙。 -
お父さんはテレビを見て、お母さんはお皿を洗いました。
爸爸看電視,媽媽洗碗盤。 -
山田さんは風邪を引いて、学校を休みました。
山田同學因為感冒而請假。 -
わたしはバスに乗って会社に行きます。
我搭公車去公司。
如果看到沒學過的助詞像是「を」、「に」什麼的,別緊張, 後面助詞單元會有滿滿的教學讓你慢慢學。(⁰▿⁰)
動詞中止形「て」四大用法
前面我們學過名詞、形容動詞、形容詞的中止形,接下來要教的是動詞的中止形,用法如下:
一、表内容的連續敘述(同一主題)
二、表内容的相對敘述(不同主題)
三、表内容的因果敘述(原因理由)
四、表動作的使用方式(方法手段)
二、表内容的相對敘述(不同主題)
三、表内容的因果敘述(原因理由)
四、表動作的使用方式(方法手段)
表内容的連續敘述(同一主題)
在第二課時我們已經學過中止形(又稱為て形),而連續敘述就是指前後文的主題都是同一個。
-
兄は顔を洗って、歯を磨きました。
哥哥洗臉刷牙。 -
弟は薬を飲んで、寝ました。
弟弟吃藥睡覺。 -
(私は)朝地下鉄に乗って、バスに乗り換えて、学校に着きました。
早上搭乘捷運,再轉公車,然後到學校。
補充
-
注意音便
五段動詞遇到「て形」需要做音便,有促音便、撥音便、イ音便三種,上下一段動詞、カ行、サ行不起音便。 -
一句話可以用多少個「て」?
沒有硬性規定,要用幾個都可以,但通常一句話約用1~3個,除非視情況需要,否則太多容易造成語意不清,建議直接換句。
表内容的相對敘述(不同主題)
將兩件事情在内容不同但又不衝突的情況下來放在一起説明就稱為相對敘述。 雖然是相對敘述,但較無比較意味,可説是純粹描述兩件事件而已。

想像できることは、全て現実なんだ。
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所畢業,主攻現代日語文法,大部分時間從事文法解析與研究字義等相關工作,為了打造良好學習網站也渉獵網頁程式語言,希望這個網站能帶給大家幫助。